首頁 > 新聞與活動 > 新聞報導
  新聞報導
《電子時報》
搭建基礎平台不等於完成數位學習機制 企業應進一步深化平台管理及教材內容
2006-6-15
資料來源:電子時報
前言:相較於國外數位學習產業呈現水平分工的結構發展,台灣的相關產業卻是以平台業者為主軸,究其因,乃是受到台灣數位學習內需市場的規模較小,以及國際市場尚未成形等因素所致,數位學習產業價值鏈上的其他業者,多與平台業者策略聯盟,所以,台灣企業在建置數位學習機制時,多先從建置數位學習平台等基礎建設做起。

數位學習機制絕非僅止於基礎平台的搭建,平台功能除了可根據企業用戶的需求,再行深化及延展外,流通於其內的教材內容、學習服務及績效評估等,亦需要持續不斷的維護,因此,在基礎平台搭建完畢後,企業內部是否具備專職之平台管理者,以及數位內容製作者,遂成為重點。

由於台灣企業的數位學習發展,是以與平台業者合作為主,因此,一旦企業用戶遇上任何問題,自然優先向平台業者諮詢,絕少直接尋找專職業者解決,尤其在教材製作工具及教材內容設計2個議題上,更是如此。這樣的產業現況,在無形中侷限了企業用戶於上述2方面的發展,如欲避免出現這樣的狀況,建議可從2方面做起:第一,培育企業數位學習平台的專職管理者;第二,培育企業數位學習平台中的內容製作者。

透過企業學習平台管理者交流園地 可藉由互動進一步深化專屬企業應用

一般來說,企業欲使數位學習機制發展趨於成熟,至少應注意下列5點:
  1. 由專業團隊執行-
    數位學習機制涉及跨部門的合作,以企業經銷商學習平台為例,即需要MIS部門、相關業務部門及相關的數位學習業者一起努力。
  2. 發展成功策略-
    企業數位學習機制必須與企業目標或策略相結合,方能凸顯數位學習機制之效益。
  3. 將學習機制融入企業工作流程-
    透過企業政策,引導員工習慣應用學習機制。
  4. 兼顧學習教材內容及品質-
    儘管企業所需的教材可以委製或外購,但是基於成本考量,企業的教材自製能力也相當重要,因此,企業內部應具備教學設計概念與使用教材製作工具之相關人才。
  5. 持續性的宣導溝通-
    這各部分必須透過高階主管的參與、設立相關獎懲機制,以及企業MIS人員的協助、披露近期成效等方式進行。
由上述5點可以發現,企業數位學習機制之建置,絕非一朝一夕可完成,而是需要進行持續性的維護,而且,隨著數位學習機制之成熟性演變,企業所需具備的技能亦不相同,舉例來說,在導入初期,企業應著重於組成專業團隊,並將學習機制結合企業目標;然而隨著基礎建設的完成,企業可再根據自身需求,決定深化教材內容自製能力,或致力於將學習機制融入員工的日常工作流程當中。不過,無論如何,企業內皆需要一專職之平台管理者,負責執行統籌規劃。

由於一般企業用戶多對數位學習機制之功能認知不清,因此,在導入初期,以平台建置為主軸的發展模式,或許尚具牽引企業用戶之功效,但是,過了導入初期後,若企業用戶尚未能選派出專職的平台管理者,勢必會受到學習平台業者的影響,而面臨無法發展最適學習機制之窘境。

育碁數位科技總經理楊中旗表示,台灣企業在導入數位學習之初,尚可透過學習平台業者,給予各式之諮詢服務,但是,由於數位學習機制所牽涉及應用的範疇既廣且深,因此,企業在導入初期過後,如欲深化並延展其他學習機制(例如教材製作工具及教材內容等),則需由其他專職業者提供,而非透過平台業者。

平台管理者一職,並非單純由企業人資部門推派一代表即可,由於平台管理者所需處理的事務極其繁雜,從規劃任務藍圖、經營系統平台、評鑑專案成效、領導專案團隊,到培育接班人選,皆屬其負責之範疇,因此,該平台管理者必須對數位學習機制具備一定程度的了解,而這方面則需藉由不間斷的經驗累積與交流方能達成。

如同昆盈、緯創、中鋼及匯豐等企業,為使其數位學習機制運行順遂,皆設有一專職管理單位負責數位學習機制之運作,不過,由於數位學習機制所涉及的應用既廣且深,因此,光由企業平台管理者自習,還不足以因應實際需求,尚需要一交流園地,讓各企業的平台管理者互動交流,更進一步了解企業內部所欠缺及需改進之處。不過,目前企業平台管理者之知識與經驗累積,多是透過各研討會、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提供之相關課程,以及平台業者諮詢等方式進行,仍未有供各企業學習平台管理者互動的專屬交流園地。

善用數位教材製作工具 輕鬆打造企業專屬教材內容

由於台灣企業在導入數位學習機制時,多以建置平台為導入策略,對於在平台上流通的教材內容,多無太深刻的了解,直至基礎建設完成後,方警覺企業已無資金及資源,可運用在教材內容產製方面,因此,經常出現空有平台而無內容的窘境。在缺乏資金與資源的情況下,企業自然傾向以自製的方式,產出所需的學習教材,但是,該內容是否具備品質與發展策略,則又是另一回事。

雖然一般可將企業學習平台的內容來源,簡單區分為自製、委製及外購3種,其中,屬於企業行政性事務的教材,多是以外購套裝產品的方式執行,不過,多數企業基於資金及資源有限等考量,除非該課程的製作極具專業性,且對員工影響極深,否則,多是以教材自製為主。

台灣知識庫產品暨專案事業群副總經理陳俊魁表示,儘管企業多期望能以自製方式產出所需教材,但卻往往面臨空有教材製作工具卻不會作、自製教材內容無法吸引員工的狀況,中小企業甚至處於較不具教材製作概念、欠缺教材自製的製作設備、教材製作人員不足,以及教材與平台無法融合等窘境。為了避免發生上述情況,企業應於教材內容產出之初,即有1套專屬之教材內容發展策略,透過知識盤點,企業應能清楚辨別哪些內容需要自製、哪些需要委製,哪些又需要以外購方式獲得,此外,善用教材製作工具亦相當重要。

緯創資通行政暨人力資源訓練暨發展中心訓練主任鍾嘉欣表示,由於企業的學習教材製作,必須與企業需求相結合,因此,了解企業商業經營邏輯極為重要,如此一來,方可使教材內容發展策略應與企業經營策略緊密結合。以緯創為例,該公司是以代工為主要經營項目,因此,相當重視品質要求,為了確保所有員工皆了解品質對企業經營的重要性,緯創即委託台灣知識庫製作「Wistron Quality」課程,其目的在以有趣的動畫模式,向所有員工傳遞「第一次就做對」的觀念;至於其他的專案訓練課程、新訓課程、實體訓練課程及各式會議記錄,則可透過簡單的教材製作工具執行。

陳俊魁表示,由於企業多以教材自製為主要內容產出方式,因此,有關課程樣版製作、教材協同設計製作與教材製作工具的相關教育訓練極為重要。事實上,採用愈昂貴的製作工具,其自製品質並不一定愈高,對企業而言,善用最適之教材製作工具,才是關鍵。

鍾嘉欣表示,善用簡易的教材製作工具,企業亦可輕鬆產製專屬的教材內容,舉例來說,緯創的教材內容有90.5%為自製、0.5%是委製、9%則是外購,而且自2005年使用PowerCam製作教材內容後,截至2006年3月底止,自製的課程已達300餘門,而數位學習講師的數目,亦從原本的百來位,增加至現今的249位。透過簡易的教材製作工具(例如結合Net Meeting及手寫板,即可快速錄製實體訓練課程或會議內容),緯創得以快速訓練數位學習講師,並減少後製所需的時間。(蔡宜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