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知識寶典 > HRD專欄 > 人才發展 >
  HRD專欄
《Talent專欄》
Hi-Performer vs Hi-Potential, what’s the difference?
2009-4
在進行菁英人才管理的流程中,在釐清企業策略、確認關鍵職務以及建立成功典範之外,企業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定義與區分”Hi-Performer”與”Hi-Potential”。尤其是菁英人才管理的焦點就是Hi-Potential,因此,「怎樣才是好的”Hi-Performer”與”Hi-Potential”定義?兩者有什麼差別?執行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?……」這些都是實務上會面臨到的問題。本次專欄文章,我希望針對這樣的主題與大家分享Bersin & Associates等研究機構對於此議題的看法。

Hi-Potential指標

在了解Hi-Potential的指標應如何設定之前,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Hi-Performer。基本上,一個Hi-Perfomer的衡量指標可參考以下幾個項目:
  • 能產生具體貢獻
  • 持續展現高績效
  • 能夠平行輪調
  • 在現有專業領域中,能夠扮演許多角色
  • 已經達到了管理幅度的瓶頸

而相較於Hi-Performer的標準,根據Bersin & Associates的報告建議,企業在試圖定義Hi-Potential員工時,可考慮以下幾個指標:
  • 已是一個Hi-Performer,且有潛力(Potential)、意願及能力往更高階的管理職務發展
  • 員工自身的職涯規劃及意願
  • 對於外派的意願
  • 現處職務
  • 過去的績效
  • 與其他員工的關係……等

以Textron Inc.為例,其在進行Hi-Potential的定義時,採取了以下的標準:
  • 晉升到組織內部管理職位的潛力
  • 在現職上有傑出的績效表現
  • 願意承擔更多責任
  • 能夠快速學習並應用新知識

怎麼辨別「潛力」(Potential)?

如上所述,看來績效不是決定Hi-Potential的唯一標準,個人的規劃、意願、潛力更應被考慮進來;而其中,相較於個人的職涯規劃與意願較能夠容易的被溝通,個人的「潛力」該如何分析,是找出Hi-Potential會遇到的難題之一。

Bersin & Associates認為,在此,我們不能將過去績效視為未來發展潛力的代表,也就是說,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能在其他職務產生同樣的績效。

真正的潛力是關於成長,而成長來自於學習,學習則來自於豐富的經驗。因此,一個人「過去執行專案或任務的廣度與深度」才能真正代表其潛力;也就是說,一個人過去累積的能力與經驗是其未來學習新技巧、以及願意承擔更大責任的具體預測指標。反之,一旦這樣的模式在特定員工身上逐漸消失,則表示此員工已逐漸減少再往上發展的潛力,並由Hi-Potential轉變成為Hi-Performer。

找出Hi-Potential後,是否該告知?

有了對於Hi-Potential的明確定義,並據此找出Hi-Potential後,企業可能會面臨到的下一個問題是:「是否該讓這些Hi-Potential知道?還是該秘密進行?」

讓Hi-Potential知道了公司對他們的重視,是否會導致他們恃寵而驕?但不讓他們知道,當遇到了更好的機會時,他們可能就會毫不猶豫的跳巢……看起來是個兩難的問題。

根據Hewitt Associates的調查,在全球表現最好的20家企業中,有68%的企業會讓Hi-Potential知道他們的狀況,因為這樣誠實的溝通可以帶來一些好處:
  • 首先,公司與員工之間能夠針對職涯目標及發展方向展開誠懇、開放的對話,使接班人計畫能更有效的落實及被員工支持;
  • 其次,潛力與意願是兩個都必須被考慮進來的要素,在此則有機會讓員工發表意見,釐清其進入人才庫的意願;
  • 第三,此作法有助於組織建立高績效導向的文化,經由明確的績效標準,員工知道如何才能發展自己,也協助企業汰弱留強;
  • 第四,當Hi-Potential知道自己的狀態時,公司及其本身都知道專案或困難任務指派對其發展的重要性,使公司有限的發展機會能更有效的被利用。幾個最有效的發展方式包括:領導力訓練、專案指派、Mentoring、Coaching以及輪調;
  • 最後,在管理Hi-Potential會面臨到的另一個困境是如何留住他們,而讓他們知道公司對他們的重視往往是留住他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

其他考量點

以上我針對Hi-Potential的定義與大家做分享。在菁英人才管理的流程中,Hi-Potential的定義僅是其中一環,若要讓此流程能夠持續發揮效果,還必須持續根據企業策略來維護成功典範(Success Profile)的建立;此外,企業也應利用系統來建立員工的背景檔案,將每位員工的工作背景、績效評估資料、工作經驗、職涯規劃、晉升及外派意願等資料記錄起來,才能讓整個流程順利運作。

其次,關於人才的評鑑方法有許多種,從嚴謹的評鑑中心到360度評鑑或簡單的訪談都是工具之一,企業應該根據職務的重要性及自身資源來選用最適合的工具,使人才的評鑑更加精準。

最後,除了Hi-Potential外,Hi-Performer也是企業能持續創造績效的重要部隊,絕不可忽略Hi-Performer的價值,應持續給予他們需要的協助、對等的獎酬及發展空間,使企業能真正從菁英人才管理的流程中獲益。
 
經驗年資:
專業年資5年

學歷:
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

專長:
  • e-Learning
  • 訓練需求分析與規畫
  • 訓練成效評估
  • 市場調查與研究
  • HRD趨勢(包括Talent Management、Succession Plan、Coaching、變革管理等)
於2008年輔導喬山健康科技獲得Brandon Hall Best Results of a Learning Program銀牌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