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系統的學程和跨領域課,讓員工技能逐步升級
中鼎做法是不讓員工在同個職位及任務太久,訓練到某個程度,便讓他接替更困難的工作、肩負更重的責任,例如原本做管線設計的工程師升任為專案經理。但員工沒有相關知識怎麼辦?有系統的訓練與知識傳承體系就很重要。
2020 年,中鼎設立企業內的大學「中鼎大學」。由前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擔任校長,與教務長、各事業部執行長共同籌畫 6 大學院:品質安衛環學院、工程設計學院、專案整合學院、企業管理學院、領導力學院及共同教育學院,各學院設置學系及學程。
中鼎大學每季固定召開院務會議調整或新設課程,讓課程符合實務工作者與企業的發展需求。學院院長、系主任由集團高階主管擔任,工程相關課程由內部資深主管擔任講師,領導統御類課程請外部老師協助。
中鼎集團近 7000 位員工,從高階主管到基層員工都有對應的職位課程,每年主管會與員工面談,依個人發展計畫(IDP),訂立該年的必修學分。舉例來說,人資部職員除了修人力資源課程外,還要上簡報技巧課向新人介紹公司,預備升主管則要修基層主管學程。
設知識王、學習之星獎章,激發團隊學習氣氛
為了讓學習更有效率,將各職位的課程線上化,目前已有近 800 堂課,員工透過手機、電腦就能上課,每門課 15 分鐘搭配測驗,降低學習負擔。
余俊彥表示,以往每個主管教法不同,員工的訓練素質有差異,而且新的一批人來就要重新教授,相當費時,線上課程能讓教案統一。此外,選課機制也讓員工有機會跨領域學習,如工程設計部有機會接觸採購、財會等課程,對未來的職涯規畫很有幫助。
不過,線上課程畢竟只是單向授課,為了激發學習動力,中鼎大學每季會定知識分享的主題,像「穀倉效應」「設計思考」「敏捷式管理」及「第二曲線」等,辦理演講,並指定參考文章、書籍或影片,鼓勵同仁針對該主題分享讀後心得在中鼎大學的學習平台上。觀看次數最高、同仁評選最優異文章者,可獲得「知識分享王」和「學習之星」獎章,並有圖書禮券等禮品。

原文:台灣最大工程統包商的留才之道:有新事物可學,員工就不想走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