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可能並不知覺長期以來是坐在變動的世界上;關鍵是我們(不是世界,或是變動)該站起來了,堅定且正確的移動(擁抱變革機會,視挑戰為契機!)”
人才的挑戰議題,從在招募上如何取得優秀的人才,到現有組織與團隊的發展…等等挑戰,不僅發生在變動快速的科技業;金融與服務業改變的速度與節奏,在過去近十年恐怕也不亞於科技業;而且,台灣定義中的傳統產業,也不再傳統了,都該定義為 ”知識產業” 了…。針對”知識產業”廣闊的定義涵蓋面,彼得杜拉克在創建”知識工作者”一詞時即已萌芽,許多廣泛列舉的基業常青的成功企業, 也於上個世紀(二十世紀)早就以"知識產業"如此自我定位了…

熊啊!人類知識的文明真的超乎您的想像啊!別看他們弱不禁風的樣子,
科
技化身的車子會撞死您的,移動(Change your steps)請務必敏捷化(Go Agile)!
|
本系列報導主要希望透過幾近同步的時間,將5/ 5-5/9於美國丹佛所舉行的ASTD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& Expositions( 也就是那隻掉落大熊被撞死的時間與地方 ),就年會中所散發的分享交流熱情,以及前瞻的HRD發展趨勢與專業資訊,傳遞給台灣企業人才發展領域的專業工作者,讓HR專業工作者不會受限於時間、空間、語言以及出差經費,可以拜網路科技之賜,便利的取得及學習年會的專業資訊及資源;相較於ASTD 2001 ICE,當時僅有print-out的講義,需要到每個場次的現場才拿得到,不像現在有超過2/3的場次,講義在conference開始前就已經掛在官網上。

拜網路科技之賜,讓無法親自前往ASTD 2012 ICE的我,可以即時隔空學習!
但還是要身體力行,才能真有所收穫!
|
記得我2001年第一次去Orlando參加ASTD ICE時,猶如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情景現今仍歷歷在目,當時的我雖有時差與語言的障礙,但自己仍像海綿一樣,努力的吸收學習,選到不滿意的場次,還要趕快跑步換場(場地好大啊!),希望取得與學習到更多的專業資訊。而且,出國前我就訂下目標:要求自己回來兩周內就要上場將所學的心得與重點,與CISCO & KPMG合辦結合網路、顧問、人資的研討會。
那回,就在六福皇宮分享給超過100位HR專業工作者,在我主講最後分享的一個小時中,參與者專注的表情,引起CISCO的外國講者在結束後特別跑過來給我肯定的回饋:“我雖然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(因為我用中文 -_-,不是專業或邏輯有問題 ||| ),但是我從聽眾的表情知道這是一段很精采且成功的簡報與分享。“
其實,當時我才進入這個領域3年左右,ASTD ICE的年會,幫我的專業與講演鍍了金;台灣HR專業工作者熱切想要了解國際(美國)這方面的發展,這份期待以及我的熱情投入,一起Facilitate了當天的現場氛圍。

2012年 ASTD ICE,韓國又不意外的又以384造訪人數奪魁!
但是我們知道世界就又要改變了!
|
當年我也注意到,韓國去ASTD ICE取經的人數高居全球之冠,共計有300多人,事實上這十幾年來韓國一直高居外國參訪者之冠,每年都超過300人(我將其稱為韓三百藏,效法了當年唐三藏的取經)。而後,我長期的Monitor,看到了三星從1998年前後的金融危機困境與挑戰中崛起,超越了Sony以及其他的科技霸主( 我沒有要長他人志氣,2001年的三星跟現在真的差很多 )。
Samsung 在ASTD 2004 ICE演講(記得是與台大岳修平教授等其他人合併成Asia的綜合講次,佔1/3 場次; 後來幾乎每年都有獨立的講次), 分享時清楚的發表
- Samsung Electronics` Competitive Weapons? = The Ability to practice continuous innovation in all the divisions of management.
- Three major innovative axes in Samsung Electronics: Product/Process/Personnel (3P)
- Innovation = Learning + Value & Goal
- Innovation= Knowledge + Passion
(台灣的企業們,是否有興趣超級比一比…)
同期間,我也見證了Hyundai 汽車在ASTD 2004 ICE時,分享其在2002年即宣告要成為全球前五大汽車廠的願景:為求這個目標的達成,現場表示要藉由World-Class People(核心),發展World-Class Quality Product,High Brand Value,Economies of Scale的三大關鍵策略能落實;當時相信Hyundai 能做到的非韓國人恐怕不多。2007年Hyundai 透過多年的努力,再加上併購Kia,做到了產量全球前五大,更讓2011年創下全球單一車種銷售冠軍的Toyota Corolla (102萬輛),面臨了Hyundai Elantra(101萬輛)緊迫挑戰的威脅… (這些競賽發生在全球… )
做為HRD的專業工作者,我們必須要能看到外在趨勢的改變,了解變動帶來的機會與挑戰,並透過全球學習與標竿案例比較,辨別何者可行,何者為一時興頭,運用珍貴且有限的資源,運用創新(Innovation)以小搏大,以協助企業組織透過人才掌握發展機會,並及時化解可能的挑戰。
對ASTD ICE(明年舉辦滿70年,不僅歷久不衰還歷久彌新)的關注及資源的學習取用,即是Innovation的一小步,能否真正做到做好也是一個縮影。
我相信二十一世紀是華人的世紀,但全球競爭力的發動點在會哪裡呢?無論是科技、經濟、軍事、制度運作、社會文化、專業,其中「人才」將是一個關鍵的槓桿,是一個可以轉動局面的點金棒(卡耐基曾經有過類似這樣的話:拿走我的一切,但只要我的人才與團隊在,我就將再次打造出一樣成功的事業;拿破崙也說:戰爭中,精神與物質的比例是三對一)?就讓我們用熱情持續投身人才的發展,成為一顆顆職場上Passion的火種!
《行動(Level 3)計畫》匯集整體學習成效的最好方法就是-大家一起行動!
集體學習成效=(不間斷學習改善)*(更多人協同合作)* (創意)*(速度與頻度)*(扎扎實實運用於工作上) |
知識浩瀚加上新知又不斷,資訊科技雖然方便,卻有時令人止嘆 (但其實個人的詮釋與角度解讀可以有很大的不同,也在那個叉點,不同選擇走向了不同的方向)。
願大家秉持 “弱水有三千,余取一瓢飲” 精神,聚焦(Focus)於自己On-Job的挑戰與議題上深入學習及運用,甚至發揮創意(Innovation),再結合合作學習(Collaboration),以交流分享方式的教學相長 (Focus self’s topics and Share what learns & impacts each other);如同我們今年3/6舉辦ASTD行前交流分享會的方式。我相信集結千人的工作上學習運用,可以眾志成城,專業可以匯成大河。期待透過網路的隔空學習,實現"華人"三千藏取經,相信兩岸HR的精進絕對會是一個可以期待的未來!
在此感謝看完這篇系列文章的您,並共勉接受並面對時代給我們的挑戰與機會,一起行動,一起加油!
PS:
Get Better(Non-stop Continuous Improvement) * N (更多人)* Cycles (速度與頻度) * Collaborations Facilitate Innovations,且扎扎實實運用於 @ Work Place上(Performance Support to Performer & Biz Impacts to Biz Sponsors ) |
|
|
|
|
經驗年資:
工作年資20年;
數位學習年資13年
學歷:
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
專長:
e-Learning/eHRD資深專業顧問,輔導範疇包含:專案需求分析、主軸設定、職能模式建立、組織溝通、變革管理與數位學習經營管理經驗、…等數位學習與人力資源相關導入應用專案。特別擅長將企業Biz策略與企業人才培訓與發展結合應用,成功輔導多家台灣各產業企業深化應用,建立各產業標竿應用客戶,在企業學習網輔導專案上,連續七年來領先業界蟬聯No.1。
2008年與美國Productivity Dynamics 策略合作,導入Dr. Reza Sisakhti(持續輔導美國IBM, HP, Cisco, Verizon 等標竿企業專業顧問)在美國應用於諸多國際大廠的業務職務職能應用模式。
專長進修:
- 美國2001-2008 ASTD conference
- 2004 參加大陸的京滬台數位學習業者交流研討會
- 2005 透過資策會安排, 參訪交流多家香港數位學習業者
- 2007 資策會邀請Dr. Reza Sisakhti在台北舉辦的Business Impact Measurement Workshop
- 2007 上海ASTD中國分會conference
- 2008 資策會邀請 Dr. Reza Sisakhti在台北舉辦的” Competency Modeling Workshop”
- 2009 資策會邀請 Dr. Reza Sisakhti在台北舉辦的” Defining Business Requirement Workshop”,
- 2009 由數位學習品質認證中心安排拜訪中國北京,上海數位學習,人才發展相關單位進行兩岸交流
|
|
|